Day 1
七星潭
七星潭,又稱月牙灣,位於台灣花蓮縣新城鄉大漢村、花蓮市北郊,即在花蓮機場東側。七星潭是花蓮縣唯一的縣級風景區,連接太魯閣國家公園、東海岸和花東縱谷國家風景區。
雖被稱為「潭」,卻是一個由大大小小的礫石所鋪陳的弧形海灣。早年有零星湖泊散佈,七星潭原本在花蓮機場附近,後來因1936年日本人要在七星潭上建設,而需要把七星潭填實(其實並沒有把整個七星潭填滿),所以將原本居住在七星潭的居民搬到月牙灣,那些被日本人遷移的七星潭居民在月牙灣自稱是七星潭人,故把月牙灣叫成七星潭,所以當遊客到七星潭其實是一處太平洋的一個灣,並非潭或湖泊。
若要找原本的七星潭潭水的話,遺留下來的七星潭殘湖在花蓮師範大學中的涵翠湖,和花蓮機場內的兩個小池塘,就是七星潭遺留下來的殘湖。
據說夜晚天氣好的時候,由於沒有光害之故,可以在海邊清楚地觀賞天空上的北斗七星,故當地人稱之為七星潭。
七星潭就是習稱的月牙灣,昔日是小漁村,同時也是花蓮定置漁業發達興盛之地,原因係當地海域缺乏天然灣澳,然而因黑潮流過台灣東部,帶來各種迴游的魚類資源,加上中央山脈的山腳緊迫於海濱,沿岸的流水深且急,近海魚群在此匯集成天然漁場之故。
近年來,花蓮縣政府於當地興建石雕園區、賞星廣場、觀日樓、兒童遊樂場、港濱自行車道等休憩設施、在漁場附近設有海岸生態的解說牌,並且利用防風林區闢建德燕海濱植物園區,加上附近動植物生態非常豐富,已成為花蓮縣境內著名的休憩景點。(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七星潭已經不知道來過幾次了,但是每次來花蓮都一定會再來,因為七星潭實在太漂亮了^O^
真是舒服的海景
翔翔開始玩石頭了
超開心的翔翔
大合照
我家三兄弟合照
翔翔跟姑婆蹲著一起撿石頭
又開始丟石頭了 >_<
這個姿勢不錯!以後可以去打棒球當投手了 ^O^
2014.02.23 晴
Day 2
慕谷慕魚生態廊道
「慕谷慕魚」位在花蓮縣秀林鄉銅門村,距離花蓮市約有二十分鐘的車程。原本屬於榕樹社區和銅門社區,而「慕谷慕魚」是太魯閣族原住民對秀林鄉這一帶地區的統稱,地區內有木瓜溪和清水溪兩條河流流過。最近隨著當地封溪禁令的解除,又開始興起一股尋幽探訪熱。
秀林鄉在清朝的時代,是隸屬於台東直隸卅蓮鄉地。在日據時代稱為「番地」,由研海支廳與花蓮港廳的番務課管理。一直到台灣光復,原屬於新城鄉管轄,隨後在政府積極提高原住民的民族平等地位以及扶助山地地區,於是在政治上廢除山地部落組織及頭目制度,又改制為「鄉」,實施地方自治,來提高其政治地位,並且設鄉治中心於「武士林」也就是現在的秀林村,最初訂定鄉名為「士林鄉」,但是因為和台北「士林」同名,因此取其當地山明水秀林木蒼薈的優雅環境之意,改易為現在的鄉名-「秀林鄉」。秀林鄉轄區有文蘭、銅門、水源、佳民、景美、富世、崇德、和平以及鄉公所所在地的秀林等九個村,「慕谷慕魚」是位在銅門村的銅門社區和榕樹社區。
慕谷慕魚 (Meqmeqi)的居民大部分是太魯閣族人,據說他們的祖先是從中央山脈的另一側南投縣春陽溫泉翻山越嶺過來的,最早是居住在木瓜溪的上游,後來再逐漸往木瓜溪下游遷移。
「慕谷慕魚自然生態廊道」有幾個好玩的自然生態觀光景點,例如:慕谷慕 魚遊客中心、清水溪、翡翠谷、能高越嶺古道、銅礦場 等。以上這五個景點,都是適合喜歡原始山林的人們來 探險尋寶的地方唷!(資料來源:官網)今天我們是要搭9人座巴士到慕谷慕魚玩,因為到這裡需要辦好入山證(有管制入山人數限制),旅行社安排8人坐一排小巴士,因為我們一家就7大1小所以就自己一台車^O^
導遊在介紹
請我們這台的司機導遊大哥幫我們拍全家福
大哥在跟翔翔玩飛高高
翔翔笑的真開心
慕谷慕魚的其中一個景點,真漂亮!
清澈到變綠色的水!
來到原住民的地盤,免不了的要來上一盤山豬肉跟香腸 >_<
滿多人來這騎腳踏車的
難得有我們夫妻的合照
自拍來一張
因為這裡是有管制的,所以車流量不多,所以這一段路放我們下來散步欣賞風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